【负责人解读】管委会副主任蒋涛对临涣化工园区红笔“化”未来,党建品牌解读
一、品牌内涵:“红笔‘化’未来”党建品牌,寓意煤化工基地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及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部署要求,聚焦组织建设、引才育才、招商引资、赋能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任务,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整合链上党建、发展要素和服务力量,开展党群活动、项目研讨、需求对接等,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建设联系更紧、合力更强、质量更高的产业链条,为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二、品牌 LOGO 及释义
品牌 LOGO:
品牌释义:Logo上方党旗象征着党建引领,中心处将红笔与党旗巧妙结合,代表党建文化和产业链的创意交融,寓意党的指引激发着创新与创造的力量。红笔镂空部分巧妙融入字母“HB”,一是表明我市地域情况,二是象征在红笔衬托下,产业链与地域相结合,为我市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画笔两侧化工元素,象征着产业链各企业的紧密协作与衔接,共同构筑高效服务体系,也彰显了园区特色。下方蓝色绸缎代表着科技与创新,承载着上方所有元素,象征着园区对入驻企业的全方位支持,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寓意着园区蓬勃发展态势与广阔未来。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组建链上党委,配强班子队伍。在煤化工基地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基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功能助剂、电子化学品、关键医药中间体5个特色产业布局,成立了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党委,办公室设在基地党群工作部。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坚定发展信心。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组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党校举办主题培训班,通过“听讲读写”系列活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依托周边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和活动阵地,组织各级党团组织、青年职工到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金寨红军广场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红色电影集中观影活动,持续开展党史教育;全年举办12期“人人上讲台”系列宣讲,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形式,全面提升基地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凝聚发展力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突出政治引领,因地制宜指导组建群团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和人才,汇聚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持续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为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目前,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上各家企业均已成立党组织。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融合共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服务中心大局,聚焦重点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深度结合。大力推进机关党建“强基领航”工程,基地管委会机关第一党支部与淮师大化材学院化工系党支部进行基于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党建共建;深入开展非公党建“双创双提升”工程,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关键节点,引导非公企业结合公司发展实际,以“车间党校”、“掌上微课”等载体为抓手,积极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攻坚克难、拓展发展思路,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五是落实“两大任务”,赋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产业链党委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两个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中国(淮北)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功能化学品产业发展大会圆满举办。9月25至27日,由煤化工基地承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淮北)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功能化学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圆满举行。会议聚集新能源电池材料、功能化学品的市场、技术、创新及发展趋势,来自政府、协会、科研院所、化工园区、企业的53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集中签约10个重大项目,涉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园区在功能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化工产业不断壮大,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二是以“党建+”模式为企纾困。通过党委+要素保障、支部+政策兑现、党员+企业诉求三层机制,全力降低要素价格,化解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招工用工,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党委深入研究政策、梳理对策,以园区公共公用工程一体化运营管理为契机,牵头组织开展多轮协商,目前企业用气价格每吨降价10元。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与徽行、农商行等开展多批次“园区贷”,其中,“园区贷”业务完成6家企业5700万元授信额度,已使用5000万元;“人才贷”业务完成4家企业2000万元授信额度,已使用2000万元。在招工用工方面,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化工技术订单班协议》,组建“化工技术班”,为企业定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化工技术专业人才,“订单班”一期即将毕业,可为企分配部分应届生。依托我市及三区一县人社部门及人力资源公司,选择商业集聚地常态化举办招聘会,组织链上企业参加市内“2+N”招聘活动80余次,各类线上招聘会64场、直播招聘会11场,全年帮助企业招聘880余人。产业链党委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通过上门入户、座谈会、企业家沙龙等各类渠道,对中央、省市助企纾困政策进行宣传,协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同时全面摸清企业生产产能、销售订单、市场前景等具体生产经营状况,针对符合相关政策的企业,第一时间“一对一”精准指导申报流程;对于不完全符合条件的企业,帮助查缺补漏。认真收办企业难题,今年以来,先后解决企业高管子女入学、增加基地公交车运营频次、引进快递网点、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多个事项,受到企业、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