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临涣化工园区2025年工作规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2-11 09:40 字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新的一年,煤化工基地将以抓产业、促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持续在抓招商、抓项目、抓平台、抓创新、抓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支撑、当标杆。

(一)聚焦主要指标稳增长。深入摸排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在库企业产品市场行情变化、价格波动,科学研判主要经济指标短期态势和长期走势,做实做细经济数据分析,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固投等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围绕年度增长目标和“赛马”考核指标,强优势,补短板,提前谋划入规入统工作,力争在开发区季度赛马考核中争先进位。做好税收征管工作,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监管,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围绕新建项目促投产,在库企业技改扩产能,深挖园区企业经济增长点,靠前协调及时解决生产要素保障问题,尽快把预期增量转化为即期贡献。力争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增长40%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目标,营收可达270亿元左右

(二)聚焦招商引资增动能。继续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外出招商频次,积极参加产业论坛、峰会、博览会等活动,拓展人脉资源,获取项目信息;紧跟招商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深化与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平台公司、产投公司的双招合作,科学谋划设立市场化招商公司,探索市场化招商、资本招商新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紧盯产业领域龙头企业,聚力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精引优;利用园区内现有企业,发挥以商招商效果,延伸甲醇下游产业链,打通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壮大功能助剂、高端医药中间体特色产业,布局氢能源产业。紧盯融汇化工氯碱及高端新材料、保利南方、新瀚新材、华润绿色甲醇等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尽快签约落地。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入园研判和审查准入机制,加强对项目投资主体实力和项目安全环保风险评估,源头提升入园项目质量。

(三)聚焦项目谋划强后劲。深化“项目为王”理念,结合园区实际,科学精准谋划项目、推进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两重”“两新”等资金政策支持方向,提高项目和政策契合度,深度谋划源网荷储、氢能源利用、基础配套等项目,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节能改造、环保改造和智能制造等项目,协调淮矿集团布局合成气制烯烃等前沿技术项目,推动瑞柏、雅苒、宁亿泰等企业开展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流程,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市发改委、工信局,做好立项、安评、环评、节能审查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建设,按时开工纳统。认真研究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谋划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及重点支持的高端化产业项目;深入对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科学制定“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园区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打牢基础。

(四)聚焦科技创新促转型。充分发挥园区桥梁和纽带作用,摸排企业技术瓶颈和工艺难题,坚持“对接常态化、服务优质化”和“精准走出去、高效引进来”的模式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优化基地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计划培育省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3家;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协助企业开展绿色化升级改造,争创市绿色工厂3家,省绿色工厂1家。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计划培育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更大力度引育高层次人才,强化人才团队工作,放大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确保“煤化工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顺利结题。推动科创加速器中试基地建设,打造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项目孵化,吸引先进化工技术优质化工项目来园放大生产。

(五)聚焦深化改革塑优势。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落实公共服务一体化方案,深度整合现有要素,采取联合投资、入股、并购等方式,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营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加快建设“第二水源”“第二气源”,推进淮北正泰电力股权收购,谋划源网荷储项目建设,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协调泓泰热力公司完成金浦、焦化厂余热并网,加快园区低压、中压蒸汽管网环网改造,实现南北管道互通,保障管网供汽稳定,对标供热行业标杆,探索试点阶梯汽价;推进污水处理中水资源化利用,稳定提供优质工业用水,降低企业用热、用水、用电等要素价格。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扎实开展土地征迁、安置、九通一平等工作,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加快科创加速器、基地南路、工业邻里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满足园区封闭运行和企业发展需要,“拉升”危化品码头建设进度条,规范停车场管理运营,完善园区物流体系。围绕市场化发展导向,增强平台公司融资保障能力,更好服务园区经济发展。

(六)聚焦安全环保守底线。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落实化工园区“十有两禁”最新要求,纵深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巩固D级化工园区创建成果,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找准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走深走实。扎实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高效使用重大风险隐患监控平台、职工技能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增强风险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及时帮扶企业解决大气、水、固废处理问题,指导企业健全环保治理体系,打通园区污水处理循环,推进园区污水有条件排放加快建立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体系,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紧跟园区重点项目进度,把好项目评审、环评审批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入园、建设、投产。

(七)聚焦为企服务优环境。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进千企”,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闭环办理企业诉求,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建设局、国土局等多部门资源,最大限度节省企业时间和人力成本。进一步落实落细赋权清单,提升行政审批质效,落实招商项目各类手续帮办代办,高效解决施工许可办理、竣工验收、要素供给、融资贷款等方面的问题,以“店小二”精神提升项目服务效能,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规范入企执法行为,探索实施“信用+柔性执法”渐进式监管方式,以包容审慎监管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惠企帮扶政策,积极服务企业对上争取奖励和补助资金,加大企业水、气补贴力度,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政银企合作,全面落实“政银企担”常态化机制,持续完善政银合作平台,做好“园区贷”“人才贷”推广宣传,助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